2025年5月2日 来源:联合早报
第三系列的《联合早报》乐龄数码学堂之“学子伴您数码行”举行今年最后两场活动,共有331名年长者参加,学习实用的数码技能,并掌握预防网络诈骗等相关知识。
乐龄数码学堂系列由早报和义安理工学院人文与科学院合作推出,并获得网络安全局和SIMBA电信公司的支持。第三系列的第五与第六堂课星期三(4月30日)在报业中心礼堂举行。
本系列的学堂是第二系列的进阶版,年长者学习如何提升数码技能和防范网络诈骗的知识,义安理工中文系的学生全程陪伴乐龄人士上课,从旁提供指导和解答疑问。
华文媒体集团工作人员分享了最新网络诈骗案类型,还有防诈知识,包括如何识别冒充骗局、恶意软件诈骗、投资诈骗,以及人工智能深伪诈骗等四大类型网络骗案。学员也学习如何使用早报网站及应用推出的全新功能——早报积分站,只要签到打卡,完成阅读新闻等简单任务,就能获取积分,兑换丰厚的奖品和礼券。
新加坡数码转型办事处数码大使介绍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Gen AI)。此外,SIMBA电信公司也介绍他们推出的海外来电及短信屏蔽功能。乐龄数码学堂的学员也获得一本由新加坡网络安全局出版的网络安全须知手册。
年长者谈诈骗经历 学新知识获益良多
66岁退休人士杨金云在课堂上述说自己险遭手机诈骗的经历。她说:“不久前,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我的好朋友,说刚换了手机号码,急需用钱,要向我借钱。她的声音听起来和我朋友的很像。”
杨金云起初并未理会,因为她知道这名朋友的经济情况不错。没想到对方隔天又来电,再次提起借钱的事。正巧这时,朋友也通过原来的号码发来信息。她察觉有异,赶紧打电话确认,才发现朋友根本没换手机,自己原来遇到骗子。
电话诈骗防不胜防,73岁的退休人士黄碧婵也分享了类似经历。她说,自己曾多次接到诈骗电话,对方称她的保险到期,但她根本没买对方所谓的“保险”。”她笑着说,自己一向谨慎,从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
黄碧婵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课程。除了认识各种诈骗手法,她也特地来学习如何使用《联合早报》的应用。“我平时有阅读《联合早报》的习惯,过去都是看纸本报纸,现在学用手机看新闻,功能很多,还蛮新鲜的。”
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二年级生胡依庭(17岁)首次担任义工。她主修与教育相关的课程,认为参与这次活动是一个学习如何指导年长者使用智能手机的好机会。胡依庭平日里就喜欢与年长者互动,跟奶奶和外婆的关系很亲,因此乐于协助两老处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务。
她分享说,外婆至今仍在工作,思维灵敏,也乐于学习新事物,遇到问题时会主动问孙女。
“她喜欢追剧,偶尔会问我怎么找电视剧来看,我们还会一起讨论剧情。”她笑着说,奶奶也常问她如何使用不同的手机功能,例如怎么通过手机缴交水电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