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高新区官网
会议名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Re:Think 2022 智慧城市与韧性未来”
会议主题:“智慧城市与韧性未来”
会议地点:成都
会议时间:2023年3月6日
3月6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成都高新区主办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Re:Think 2022 智慧城市与韧性未来”会议在中国—欧洲中心揭开序幕。
本次会议以“智慧城市与韧性未来”为主题,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新希望集团等国际组织相关专家、学术机构学者、相关行业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围绕“智慧城市与韧性设计应对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挑战”“共创气候韧性的智慧城市”“所有人的城市——社会创新韧性应对未来”三大核心议题进行讨论。.
作为成都高新区主办的一场重要的国际盛会,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到南非驻华大使H.E.Mr.Siyabonga C.Cwele(谢胜文)、塞浦路斯驻华大使H.E.Mrs.Martha Mavrommati(玛莎·玛夫罗玛蒂)同时出席。
大会现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发布《成都高新区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积极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区域绿色转型发展。
行业大咖建言献策,共议智慧城市未来发展
如何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更好应对各种风险与不可预测的挑战,共创更包容、更智慧、更宜居、更有韧性的未来城市?
在“智慧城市与韧性设计应对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挑战会议”主会议上,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徐浩良、联合国人居署全球解决方案局局长、副执行主任代办Rafael Tuts、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等从多角度探讨加强韧性设计对未来城市的关键作用,并识别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韧性城市必须与分布式新能源、海绵城市、水处理等协同建设。”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认为,“韧性城市设计建设是渐进式、迭代式改良的。决策者、城乡规划师和市政工程师等要放弃传统的规范标准和习以为常的技术工艺路线,拥抱新事物、新技术与新模式。”
随后举行的两场分论坛,分别探讨怎样共创气候韧性的智慧城市及如何以社会创新韧性应对未来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建议让数智技术赋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亚洲开发银行前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吕学都提出,“要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创新和构建气候投融资保障体系。”
发布2项研究报告,7位行业专家获聘项目顾问
201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成都高新区合作开展“UNDP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为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加速实现,以全新的思维与落地模式应对全球发展挑战,大会现场,7位行业专家获聘为联合国开发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顾问,将就创新示范项目的高质量推进提供技术指导、智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发布了《成都高新区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两份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成都高新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所具有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等优势,提出相应策略与路径以及全国首个打造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的前景。这对促进成都高新区创新发展、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