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发展格局
论坛地址:上海
论坛时间:2022年12月7日
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2022年12月7日,第二届区域重大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和上海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和上海财经大学校董单位友山基金支持举办。
开幕式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潘晓岗致辞表示,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此次“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可视化系统启动和指数研究成果发布,通过凝聚多方智慧,进一步找准合作需求,合力提出对策措施,为深入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协同发展,助力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了有益探索。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致辞中表示,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引领我国区域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此背景下,论坛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协同发展,搭建政策界、学术界和实践界的交流、合作、对话平台,推动形成合力,深入服务国家区域重大区域战略,非常重要,也恰逢其时。“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及交互式空间可视化系统作为区域实践的公共服务产品,这些成果是上海财经大学服务上海、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展现中国气派和上海标准的一次生动实践。
会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潘晓岗,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许涛,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党委副书记赵睿共同启动了“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可视化系统,发布了联动指数研究成果。该系统按照“五位一体”功能架构设计,能实时展示区域合作联动现状,实现数据挖掘、分析预测、大数据应用、专报生成等系列功能,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及时推送区域合作动态,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新型区域合作高效、有序、协调运行。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联合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连续三年共同打造“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综合考虑市场、社会、政府三个层面的合作,构建起涵盖产业关联、商贸联系、创新合作、交通人口、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合作7个方面近5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元流量与关系数据,对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的区域联动现状进行量化分析。指数研究对象共145个城市,涵盖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其他副省级城市,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主要城市以及上海对口帮扶和对口合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