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路人杜之克對TVB的變革充滿信心。
如同所有傳統電視台一樣,TVB正面臨着媒體變革的衝擊,以及來自世界各地新生對手的競爭,前景嚴峻。不可否認TVB在華語電視行內仍有着無可取代的地位,但IP和情懷終有一日會被消耗殆盡,傳統講故事的套路模式也會令觀眾審美疲勞,返璞歸真才能直抵問題核心—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掌管TVB節目及製作的杜之克副總經理深諳,講好故事,做好內容,才是穩住TVB地位的關鍵。當變革由潤物無聲的平穩過渡,化為不得不發的弦上之箭,過往的工廠式生產模式逐漸轉為以項目為單位的小團隊製作,近年高質劇集的湧現便是TVB製作系統變革的成果,未來製作更要追上時代步伐。● 採: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焯羚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過去兩年,整個香港社會經歷巨變,泛政治化的風氣經常把TVB推向風口浪尖,形象被某些觀眾標籤化及劇集被彈「膠劇」;加上市況不景業績下滑的局面,對商營電視台是極大挑戰。慶幸TVB過去一年大部分劇集香港觀眾都受落,如《反黑路人甲》、《踩過界II》等均收穫高收視與高關注度,被毒舌的劇漸少了。上月初的一部現實題材小品劇《香港愛情故事》更引起巨大回響,受多地觀眾熱議,無論是傳統電視收視或網絡點擊都創出佳績。 講好故事 做新內容 《香港愛情故事》沒有大卡士和華麗製作,年輕監製和編審結合貼地題材充分發揮,同時緊握故事的核心價值。劇集以「愛情故事」為名,卻是香港人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是對房屋問題的探討,講述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經歷奮鬥與掙扎,以真摯情感對抗痛苦,愛與希望始終存在……杜之克在劇集的製作過程中擔任調節的角色,以其經驗為這個特色故事尋找相應的市場空間,「我會盡力幫他們取得一個最好的效果。」在他看來,這部劇的播出,其實還有着辭舊迎新的多重意義。 這種「新」體現在多個方面,創新題材,並啟用新監製和編審,無論是有外國留學背景的林肯,還是見盡社會鹹酸苦辣的何靜怡,講故事的方式都與傳統編劇不同。杜之克不希望這班生力軍被TVB過往的規條所禁錮,而是鼓勵他們嘗試在能力範圍內做最合理的事情,做短劇的想法即於彼時萌發,可以打破劇集長度的限制,更完整地處理一個故事。年輕一代的電視人和創作人,腦中充滿新的創作想法,體內亦燃燒着熊熊鬥志,杜之克應該頗感欣慰,亦清楚了解過往採用的集體創作模式未必適合每位編劇,有時獨立完成的故事中的統一性反而更為吸引觀眾。 曾引領港劇黃金時代、已過知天命之年的TVB真的「老化」了嗎?「應該咁講,以往我們令到在家中食飯的觀眾,安心而快樂地觀看這兩三個鐘的劇集就夠。這曾是TVB在單一市場下的『成功秘訣』,現在卻不足以使我們在世界市場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為我們的對手是韓劇、內地劇、日劇,甚至泰劇,觀眾的思維方式和觀劇口味也受社會影響而轉變。」如今,香港觀眾厭倦了宮廷勾心鬥角和華麗家族明爭暗鬥,回歸社會現實題材可以重拾市場,從《香港愛情故事》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建立人才庫劇本庫 杜之克認為,電視歸根究底是「講故事、做內容」的行業,人才最重要。目前TVB正處於一個很好的狀態,年輕新血和老行尊各有發揮空間,年輕幕後人承接了前輩的經驗後正開始自我發揮,非常有衝勁和鬥心,未來幾年一班30歲左右的年輕人應該是行業中流砥柱。 他說:「每一代編劇都人才輩出,《香港愛情故事》、《金宵大廈》等劇的編審都未夠40歲,但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和路向。同時我們也有非常成熟的作品,如《殺手》便出自資深編審之手,他也在不斷吸收新的元素,從未停下腳步,希望創作出新的可能性。」 營運一個大部分節目是自製的電視台,豐富的故事儲備必不可少,杜之克極重視建立人才庫和劇本庫。「TVB一年拍80幾部劇,同時有超過20個故事劇本在運作中,成熟一個開一個。為保障故事儲備,我們會給不同創作人充分的發揮空間,除近100位直僱編劇外,我們也會吸納不同的編劇合作,並於內地和台灣培養編劇新人,內外兼用擴大不同風格的故事網絡,互相吸收學習。」他堅定地說:「與影視業飛速發展的韓國一樣,香港也具有赴外留學生回流帶來廣闊視野及先進經驗這項人才優勢。無論環境多艱難,只有善用資產和特色強化優勢,才能在市場具備競爭力。無論任何行業都如是,總之就是要自強。」 TVB也有Studio 其實TVB的變革始於幾年前,2019年底正式將過往的工廠式生產模式,逐漸轉為項目式的小團隊製作,變得靈活化、多樣化。杜之克舉例說:「一個故事,我們找到創作和製作人,磨合後便自成一個studio單位,他們有專用的美術和攝影,各師各法解決問題,最終完成一部劇的製作。」以這種新模式拍的劇,去年已經有8部,如即將播出的《陀槍師姐2021》、《刑偵日記》、《金宵大廈2》、《欺詐劇團》等。 杜之克形容小團隊製作的優勝之處多不勝數,劇集無須每日輪流用廠,避免要不斷拆搭布景而趕場口。其他劇轉為實景拍攝,或於外面另覓地點搭設精細場景慢慢拍,訪問當日所在的「海關」office便是新劇的場景之一,如此拍攝出的畫面質感自然更佳。除了場景外,攝製組也不會因人手調動而需重新溝通以致影響進度。新體制下演員最開心,每日只開一組戲,以充分的休息保證表演質素。實景拍攝愈來愈普遍,成本會否增加?「一切以劇集及節目的質素至上,錢應使得使,對於值得投資的事老闆從來沒手軟。」 但他也坦言,不是每位同事都能夠適應新模式,暫行雙軌制是兩全的方法。部門磨合、人手不足、人員適應……變革遇到的種種困難被他雲淡風輕地一筆帶過,的確,變革是重壓之下不可不為之事,合乎世界市場的潮流,作為領路人的他與年輕團隊對此充滿鬥志。他對自己,也是對電視人都有期許:「我們的使命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崗位上盡可能發揮能力,如果港劇的整體質素和市場位置追不上海內外的水平,影響將非常深遠。人生苦短,總要做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