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新加坡经验,提升上海消费者数据保护水平

2021年8月24日 来源:澎湃新闻、上海战略所


长期以来,部分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数据,大数据“杀熟”、违规使用、强制授权等数据侵权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切实保护消费者个人数据对于上海建设国际数字之都、国际消费之都及人民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放眼海外,新加坡通过法律先行、机构统筹、企业端撬动、政府扶持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推行消费者个人保护的制度支撑、政策支持和能力培育,推动了新加坡个人数据保护的落实与完善。

法律先行,为个人数据保护提供框架方向

新加坡在2012年制定出台《个人数据保护法》,随后2014年生效的DNC(免电话骚扰登记)条例对个人免遭营销电话和短信骚扰进行了系统性规定,并设立专门的登记处为消费者提供电话号码登记服务,以拒收来自企业的无关营销信息。2021年2月《个人数据保护(实施)条例》正式颁布并分阶段执行,该法案对新加坡个人数据收集、使用、披露和保护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标志着以《个人数据保护法》为主要法律依据的新加坡个人数据保护框架进一步完善与落实。

机构统筹,聚焦推动个人数据保护工作合力

依照《个人数据保护法》具体要求,新加坡政府于2013年在资讯通信与媒体发展管理局(简称IMDA)下设个人数据保护办公室(简称PDPC),旨在统筹推进新加坡的个人数据保护工作,通过具体的政策干预与服务引导,加强新加坡个人数据保护的力度,营造企业和消费者间的信任环境,进一步提升新加坡的经济社会活力。在PDPC的推动下,新加坡企业的消费者个人数据保护举措逐渐完善,全社会个人数据保护意识稳步提高。 

企业端撬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个人数据保护

新加坡引导企业参与有两种典型做法。一是“数据保护信任标记”认证框架的设置。数据保护信任标记(简称DPTM)认证框架从治理与透明度、个人数据管理、个人数据保护、人权保护等方面对企业的消费者数据保护实践进行评估,企业可向经由政府批准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提请DPTM认证评估,以确定其对消费者数据有充分的保护政策与措施,进而获得数据保护信任标记认证,认证通过的企业在资讯通信与媒体发展管理局网站上实时更新。二是“数据保护官”能力培训框架的建构。新加坡个人数据保护办公室制定“数据保护官(简称DPO)”能力培训框架,从数据保护到数据创新划分了9种能力,即数据保护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网络和数据泄露事件管理、审计与合规、数据治理、数据道德、数据共享、设计思维实践,并明确了3类专职数据保护官:数据保护执行官、数据保护干事、区域数据保护官,以指导数据保护专业人员增强数据保护能力。

政府扶持,为中小企业个人数据保护“减负”

新加坡资讯通信与媒体发展管理局制定针对中小企业消费者个人数据保护服务方案(简称DPaaS),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可信赖的个人数据保护服务提供商,降低中小企业个人数据保护的成本。具体提供商列表可在IMDA官网上实时更新并可查询。服务方案包含个人数据保护管理、数据泄露管理、数据保护技能培训,通过以上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消费者个人数据保护服务向导,支持中小企业加强对产品与服务使用者个人数据保护的能力建设。

加强消费者个人数据保护,上海能做什么?

针对新加坡在个人数据保护方面的经验,上海可探索在市通信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下设个人数据保护办公室统筹个人数据保护相关工作,与市网信办、大数据中心、电信部门等做好协调规划,明确目标体系与分工职责,并对个人数据保护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更好地促进和实施个人数据保护。从构建个人数据保护信任标记认证评估框架、建立健全数据保护官制度、为中小企业搭建消费者数据保护外包服务平台等方面引导与监管企业切实提升消费者数据保护水平。

构建个人数据保护信任标记认证评估框架,提高信息的对称性。由个人数据保护办公室牵头,探索构建上海个人数据保护信任标记认证评估框架,尝试从个人数据保护政策完善度与透明度、个人数据保护官专职人员设置、个人数据泄露风险预警及事后响应反馈机制、个人数据管理等方面,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企业的消费者数据保护能力进行评估,对符合要求的企业授予个人数据保护信任标记认证,并将获得认证的企业名单实时向社会公布。

建立数据保护官制度,并制定DPO能力培训框架。个人数据保护办公室设立数据保护官职位,并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制定数据保护官能力培训框架,以培养专职数据保护人员,提升其对企业消费者个人数据保护的专业能力,促进企业消费者数据保护标准化与专业化。

整合第三方资源,为中小企业搭建消费者数据保护外包服务平台。通过个人数据保护办公室整合优质个人数据保护服务企业资源,以列表形式在相关门户网站公开,方便中小企业消费者数据保护服务的获取,以点对点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消费者数据保护培训与服务,减轻中小企业对于消费者数据保护的成本负担,提升中小企业消费者数据保护意识与能力。 


日期:2021/08/25点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