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 来源:人民网
9月开始,香港将在中学教授公民与社会发展科。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近日公布该科教学建议与原则,指出应分别在中学四、五、六年级教授“‘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三大主题。香港教育界人士评价,新课程能更有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国家发展,可望发挥拨乱反正的作用,修补香港教育过去存在的漏洞,帮香港中学生塑造国家观念和正确价值观。
全力开动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今年4月公布高中4个核心科目的优化措施,包括以公民科代替通识教育科(通识科)。四个核心科目的优化方案将于2021/2022学年在中学四年级开始推行。教育局6月2日向学校发出通函,并公布《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及评估指引》。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网络撰文表示,这标志着公民科正全力向前开动。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及评估指引》就早前公布的课程三大主题及学习重点提出了补充说明。比如,在“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主题下的“公共卫生与人类健康”课题,加入“国家及香港对全球公共卫生的贡献”“当有疫症暴发和蔓延时,应尽公民责任配合政府的政策共同抗疫”等论述。在教学方面,明确列出任何违反法律或人伦道德的事件或课题不应作为题目;在涉及是非对错分明、法理清晰的议题时,教师须明确列举历史事实、法理依据等,向学生指出此类议题不存在讨论或妥协空间,更不可肆意扭曲事实。
杨润雄表示,公民科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香港、国家和当代世界的相关议题,建立坚实和广阔的知识基础,培养慎思明辨、理性分析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并认同国民身份和发展国际视野,“这都是学生在二十一世纪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养”。
拨乱反正
公民科的前身通识科,近年曾在香港引发颇多争议。由于没有统一审批的教材,一些政治势力趁机将政治化议题植入通识科教学和考试中,一些“黄师”“毒教材”竟称“参与黑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一些教材拿着社交媒体内容滥竽充数,连美化日本侵华的试题也能成为考试内容。香港教育界人士认为,公民科取代通识科,是教育上的一次拨乱反正,将给学生打开一扇全面、客观看待社会现象的窗子,有效压缩“黄师”夹带私货、传邪道、授歪业的空间。
香港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邓飞表示,公民科将会和其他科目一样纳入课本评审制度,确保课本符合课程纲要规定,今后老师出现教学偏差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同时,公民科的课纲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国家发展,以及宪法、香港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等内容。
香港中学教师穆家骏表示,公民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识见、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国民身份,并具备世界视野,建立正面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优化组合
为了让香港学生深入了解内地,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要求公民科新课程下学生须进行以“中华文化与现代生活”为主题的内地考察。教育局会提供内地考察团供学校报名,学校也可利用假期安排长线考察团,或在上课日和周末安排一至三天的短线团。以教育局公布的三日两夜“广州考察团”为例,行程包括越秀区的圣心教堂、广州市兴丰垃圾填埋场和上下九路步行街,希望学生探究政府文物保育工作、内地处理垃圾的情况,同时了解内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杨润雄表示,内地考察是公民科课程的重要一环,旨在让所有香港高中生实地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和发展现况。
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建立国家安全观念,需要多个科目相互配合、协同发力。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早前公布《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并发布11个相关科目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近日又公布余下4个科目的框架,包括中国历史科、历史科、生活与社会科及经济科。其中,中国历史科将“抗日战争”列为重要内容。
根据新公布的科目框架,香港初中在教授香港抗日活动时,可通过当时的报章等一手史料,让学生了解香港各界如何参与抗战,明白国家与香港唇齿相依的关系,并从民族、国家被欺凌的危难中明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此外,学校教授高中中国历史科时,可安排学生到南京交流,参观与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相关的历史遗存,认识近代历史上列强入侵所带来的祸害,实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情况,以理解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香港舆论指出,香港教育改革已经迈出坚实一步,未来还应通过加强对老师队伍的培训、考核和监督,持续改进与优化课程等举措守护好这一改革成果。只有香港社会各界上下一心,让课堂回归宁静,让讲台不受污染,才能守护好孩子的未来,守护好香港的未来。